最近常做點心,其實做點心大部分都會用到粉類,但每種粉類都會有它不同的特性,今天做了地瓜煎餅,臨時不夠用,但隨便抓了幾把麵粉與地瓜泥拌勻來用,結果跟前晚先備好料的地瓜煎餅吃來口感就是不一樣,我想到到底問題出在哪,後來想到前晚我備料的時候好像除了中筋外還有加一種粉,---隱約是地瓜或玉米粉,怪怪~加了一點點別的粉,出來的口感就是不一樣,引發我的好奇心,乾脆來研究一下不同的粉類不同的功效~~~
- 太白粉Potato Starch
-
大部份由不同的粉類混合而成,因含有樹薯粉末,所以不宜直接食用。加熱後會凝結成透明的黏稠狀。作出來的點心透明度較低,但口感會軟滑黏Q。
太白粉與冷水以1:1調和,通常用來勾芡,讓湯汁濃稠,使料理帶有光澤
日式太白粉
【別名】 日本太白粉、日本片栗粉
是一種熟的太白粉,和一般生的太白粉不一樣的地方在於熟粉不用經過蒸烤就可以直接食用,因此常被用來當作手粉或直接沾於日式點心外層。外觀上,日式太白粉較白,質感較密,而一般太白粉則相對較偏灰,質感較鬆。日式太白粉較易於日系百貨超市購得。
生粉
英文名: Starchy Flour
生粉是港式食譜中常出現的名辭,多是用來勾茨用的,在香港使用的生粉為玉米粉,而在台灣慣用的茨粉則為太白粉。生粉在中式烹調上除了勾茨使食物產生滑潤的口感之外,亦常用來做為軟化肉質的醃肉料之一。
菱粉
英文名: Tapioca Flour
木薯粉。又稱泰國生粉。利用西谷米即以菱粉製作。它在加水遇熱煮熟後會呈透明狀,口感QQ的帶有彈性。
酵母粉&新鮮酵母
Dry Yeast&Compressed Yeast
酵母為一種單細胞植物,加入麵糰中發酵可產生氣體使麵糰體積膨脹,並產生特殊風味。使用時新鮮酵母用量為酵母粉的二倍,應密封置於冰箱冷藏保存。
小蘇打粉
為化學膨大劑之一種,適合使用於巧克力或可可蛋糕等含酸性材料較多的配方中,但若用量過多會產生鹼味。
小蘇打粉的功用很多,不過如果是侷限於限用在製作點心部份的話來說,一般小蘇打粉會比其他的粉末還白晰,而小蘇打法最重要的是可以助色,例如:製作巧克力餅乾,加入小蘇打粉後,所攪出來的麵粉顏色不儘較深,烘烤出來的成品也較酥脆.
小蘇打粉還能除臭味、去油垢,去除鍋子內燒焦的食物、烤箱的污垢,清洗澡盆、臉盆及浴室的瓷磚等。可放在碗內,用濕海棉沾著擦洗,等一會兒,去味之後再沖洗;也可乾口或裝在瓶裡,在瓶蓋上開個小洞,隨用隨灑。鍋子燒焦了,可放水和蘇打粉將水著滾,等半個小時再清洗;烤箱底層的油垢可先灑水,再灑蘇打粉,隔夜再清洗。
泡打粉
Baking Powder
--------------------------------------------------------------------------------
俗稱發粉,是一種由小蘇打粉再加上其他酸性材料所製成的化學膨大劑,溶於水即開始產生二氧化碳,多使用於蛋糕、餅乾等西點配方中。
吉利丁片&吉利丁粉
Gelatin
--------------------------------------------------------------------------------
又名動物膠或明膠,是一種由動物的結締組織中提煉萃取而成的凝結劑,顏色透明,使用前必須先浸泡於冷水,可溶於80℃以上的熱水。溶液中若酸度過高則不易凝凍,成品必須冷藏保存,口感具極佳韌性及彈性。吉利丁的粉水比為1:40,也就是1公克的吉利丁,可以使40公克的水凝結成凍,無論是粉狀或片狀都一樣。
吉利丁片一片約為2.5公克,假如配方中使用四片(10公克),那麼換算成吉利丁粉就需要10公克的份量,不過因為吉利丁粉在使前時要先加五倍份量的水使之吸水膨脹,所以在材料配方中的液體份量就要扣除這些水量。
洋菜&洋菜粉
Agar
--------------------------------------------------------------------------------
市售的洋菜有條狀與粉狀兩種,是一種由藻類提煉而成的凝固劑,使用前必須先浸泡冷水,可溶於80℃以上的熱水,成品口感具脆硬特性,在室溫下不會溶解。洋菜粉的粉水比則為1:80~120左右,以1:100來計算比較方便。
吉利T&果凍粉
Jelly T&Pearl Agar
--------------------------------------------------------------------------------
吉利T與果凍粉性質相似,都是呈白色粉末狀的植物性凝結劑,使用前必須先與砂糖乾拌以避免結塊,可溶於80℃以上的熱水。成品在室溫下即可結凍,透明度佳,其成品口感介於洋菜與吉利丁之間,另有蒟蒻果凍粉口感則更為Q韌。吉利T與果凍粉的粉水比和吉利丁一樣也是1:40。
麵粉(無筋麵粉)
英文名: Gluten-Free Flour
構成麵筋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麩質)。不管是高粉、低粉、中粉,或其他相關的粉類產品,成分中都有一定成分的蛋白質,但是有少部分的人因體質的關係(對麵粉中的麩質過敏),或是基於健康因素(腹腔內疾病),或是單純的減肥動機,必須避免食用高麩質食品。
因此,便有廠商開發一系列的『無筋』(或『無麩』產品,包括無麩低粉、無麩中粉、無麩高粉、無麩裸麥粉、無麩米粉等等,當然有些產品無法完全無筋,但也可以做到比市面上一般產品低麩質的品質。但相對的這類產品的價格也較高。
特高筋麵粉
蛋白質含量14%以上,筋性大,適用於如春捲皮等產品。
台灣國家標準 CNS 對麵粉之分級
類別 顏色 粗蛋白質
特高筋麵粉 乳白 13.5% 以上
高筋麵粉 乳白 11.5% 以上
粉心粉 白 10.5% 以上
中筋麵粉 乳白 8.5% 以上
低筋麵粉 白 8.5% 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