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週又陷入一種低潮,而低潮的來源竟是我看到了我自己。ㄛ~走在這條想要更深切的了解自己的路上,『能看見自己』~應該會讓我很喜悅才對,但是我就是陷入了低落情緒中,為何?因為我看到的是我不喜歡的那個自己,那個欲振乏力的自己,那種無助的自己,唉~這到底是好還是壞……


 如同上一篇文章-給多就是愛嗎?中所言:我不喜歡拿菜這件事帶來的感覺,但到底我是厭倦那種一而再再而三的生活方式,還是我討厭我無法為自己生活做主的感覺,又好像兩者都有。我本來以為在這件事上我是一個無奈的腳色,是接受者。但是在有一天,因為孩子學校補假,我利用這難得平常日帶他倆到台北科教館參觀一個展覽,當天早上整理完褙袋後,我突然驚醒,因為我看到了~看到了婆婆拿菜給我們的翻版,如何說呢?因為只有一天的行程,雖然我沒有事先準備,但出門前短短時間,我居然整理出自己背了一個滿滿的褙袋,兩個孩子自己也各自背了一個,看看其中裡面裝什麼?因為不想多花錢,也習慣自己帶吃的出門,所以我們各人帶了一個餐盒(有一顆茶葉蛋+自己做的蛋糕+一些餅乾)一人一大壺水,自己要褙小外套(五月時有時還寒寒的)每人有一件輕便雨衣,我還帶有相機,PM4,皮夾,筆與筆記本、毛巾,一小包衛生紙….而且每件東西我都覺得需要,甚至到了門口看到天空飄的毛毛雨,雖然帶了輕便雨衣依舊不放心,我還堅持哥哥到屋裡拿傘,這就是我說~我看到自己卻是讓我很低落的原因,因為原來就是自己一直沒有安全感,總感覺要把所有會用著的東西帶在身邊才安心,這或許也是婆婆會拿一堆菜給我們的原因(自己投射出去的而回來自身)


看到這個,我真的驚醒了,當然一切都如同事先可預見到的,我們多了很多累贅,又重又佔位子的褙袋(因為怕會壓壞蛋糕我還用硬盒子裝食物)吃完了食物卻依舊的揹大大的盒子,加上當日人潮眾多,排隊等待的時間超多的,我們被自己困住了。

但是誠實面對自己,我又何曾不是被自己給困住,因為從小帶來的沒有安全感的恐懼使我事事要求準備齊全,要求多而不能少,所以~我的褙袋永遠比別人重,很多不一定會用到東西我卻還是習慣放在身邊我的,因為也許等會會用到,就是這樣的一個心理,我的空間愈來愈窄(無論有形或無形)。還記得那一天同樣我看到不少單獨帶孩子前往看展覽的父或母,看他們手牽著手,身上就只有一個皮包,我心裡滿是羨慕,因為我知道那是種心理沒有負擔的人,就如同很多人說的,出門還需要帶什麼,只要帶心與帶錢就好。


 


或許當我解決了自己對擁有的定義後,也許拿菜的事情就會迎刃而解,當我知道我能知道我真正缺少的到底是什麼,也許我會愈活愈自在,我還在努力,而且是要非常努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晴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